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

從外國來台灣的植物奶,好喝嗎?

 

向來走工作狂路線的我,對於「健康飲食生活」,總是停留在「心嚮往之」階段——因為實務上來說,自己煮便當、每餐飯算幾卡路里,我覺得好麻煩,還不如買個便當比較簡單,或許三合一沖泡飲品,對我來說還比較划算。

細數我平日愛吃的食物當中,「鮮奶」,可能是最健康的一項了。想不到,現時今日,連鮮奶的健康性,也備受質疑——有人說它裡頭的成份對女性不好、與癌症的連動性?或著飼養乳牛的過程中,對地球資源又是多大的能量消耗,老實說,我不置可否。只能說,fine,我知道有這些討論。

近幾年來,市面上開始出現,含燕麥的各種飲品,我曾經為了腸胃新陳代謝等緣故,買過幾頩試試,以口感來說,與其說是飲料,我覺得更像是粥或稀飯;倒是從今年五月份開始,我常常聽到「植物奶」這個名詞,令人更好奇了,因為大型便利商店用力鋪貨,直接擺在櫃檯最顯眼的位置,主打「泡咖啡也能加」。

「這是要取代鮮奶嗎?」我心想,一看價錢......果然健康是要付出代價,大概是鮮奶的兩倍價錢,我很快決定謝謝再聯絡,不過好奇心依舊在,這次植物艿CEO Frank請我試喝,一解我的疑問,非常感謝。 

僅管經歷了工讀生放錯位子事件,讓我晚了一個星期才開箱,不過它原來是以利樂包包裝的,保存期限是一年,所以一星期的時間無傷大雅;另外原本我以為,植物奶就是想要裝成鮮奶的燕麥奶,結果居然有杏仁奶、豌豆奶,甚至還有巧克力口味,對於巧克力控我本人來說,大大降低了接近這類「健康食品」的門檻。

以下是試喝感想:

《巧克力燕麥奶》

巧克力味真的很濃,喝起來就像是多了燕麥風味的可可,確實冰過更好喝,不會讓人覺得「健康食品就是難吃」;

再來是據說現在當紅的《豌豆奶》,

很有意思,我一開始直接泡奶茶,喝了以後發現,原來之前加了鮮奶,真的有油脂的存在;單喝豌豆奶,我的母親大人說,「是有點像豆漿,不過沒有豆腥味(?)」,我不是很清楚豆腥味是怎麼一回事,不過我是覺得比無糖豆漿好喝啦,但口味上奇妙的有一點點鹹,大概拿去煮濃湯會更搭。 

我問Frank :「所以,為什麼不去喝豆漿呢?」原來,有些人是對黃豆過敏的,還有很大一部份食用植物奶的民眾,是因為乳糖不耐症。 

拉拉雜雜流水帳般的寫了一堆,後來我還問了Frank為什麼想要代理植物奶到台灣賣?他說過去剛好是在外商工作,應酬喝酒傷身後,想要吃素救自己救地球,所以抱著做志業的心情投入積蓄創業,也找大企業結盟合作,今年終於有點眉目,創業成績還在往上爬。

而我在喝著喝著的過程中,越來越覺得它的口感,很像上次訪問陳月卿老師,她煮給我喝的濃湯,有類似健康需求的朋友,如果沒有時間精力自己買豆榨汁的話,試試無妨。

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

我在韓國的神秘朋友。

 


你還記得朴槿惠嗎?

我知道你一定還記得她。南韓史上第一位女總統,2016年因為爆發「閨密門」事件,涉嫌濫用職權、貪瀆,遭到彈劾下台,被判刑20年;和她幾乎「同梯」入獄的名人,還有三星集團的副會長李在鎔----李在鎔因為賄賂朴槿惠超過2億元台幣,也跟著坐牢。

時間過得很快,五年過去了;當年兩歲的孩子,眼看著,都快要讀小學了。

我有一位神秘的韓國朋友,五年前正是一位兩歲孩子的母親,同時也是當地知名女子大學,「梨花大學」的校友,對於特權階級入學文化,早已感到憤憤不平,所以她以朋友的朋友,那般遙遠的關係,接受了我的採訪。

需要採訪她的原因,是因為朴槿惠當時的「閨密」崔信實,被抖落了一地烏七八糟的骯髒事—其中一件,就是她的女兒,濫用特權輕鬆進入了當地女孩擠破頭、都很難進入了頂尖學府,這種事,大家看久了,也可以說,就是某種「不好說的文化」,但是它破壞制度,注入了黑血的沉痾,確實是不應該存在的事實,總是有人看不慣,不願意聳聳肩視若無睹而已。

在韓國那樣的社會文化之下,看不慣的人,要跟誰訴說呢?一定有很多人告訴你,「走後門有什麼了不起,哪兒都有」、「特權也是一種本事」、「這就是社會事啦沒什麼」,現實生活中,告訴國王沒穿衣服的孩子,通常下場淒涼,才真正叫人不忍足睹,所以有點常識的成年人,怎麼會想要出來當黑暗體制下的「見證者」(吹哨者)呢。

但是這位兩歲孩子的母親,不想忍了,尤其當她看著自己的女兒,一天一天貌似健康快樂的長大,可是她要交予女兒的未來環境,就只能是特權猖狂,階級肆虐的故鄉嗎?她鼓起勇起站出來,雖然顧慮仍多,但她選擇用英文、背對著鏡頭,訴說著她所看到的種種「政治/文化不正確」。

這則新聞問世不久之後,朴槿惠被打入大牢之中,曾經的名媛貴婦風範蕩然無存,2021年的今天,這名朴姓老嫗身上剩下的,只有鯊魚夾勉強圈起的灰白色亂髮,還有風一吹就難以言喻的病痛;當韓國上下悄悄地對李在鎔對抗台積電燃起希望、而矛盾盼著他被特赦的同時,8月15日這天,韓國光復節,對於「朴槿惠特赦案」,現任總統文在寅,只是淡淡一句「再說吧」,把提案送入冷宮;只是按著當地的政治文化,也或許有一天,再荒謬的議案也可能死灰復燃。

當年 2歲孩子的母親,現在正等著送小孩進小學,腹中還有一個小寶貝,再70天出世,她在臉書上狂po了20張頂著肚子的全家福,標題寫著:「充滿希望。」


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如何【轉職】成為國際新聞記者?



多年前拙作「如何成為國際新聞記者」,曾經強調,對於各電視台國際中心主管來說,求職者的新聞寫作能力,重要性不下於語言能力,也因此最受青睞的求職者,其實是「語言能力強大的新聞傳播科系學生」。


不過非本科系學生,難道連國際中心「面試的門票」都拿不到嗎?如果您是一位外語能力優秀,但是欠缺傳播科系學歷、或是過去從事其它行業,仍希望實踐自己「國際新聞夢」的求職者,應該如何準備、增加自己跨過入行門檻的機率呢?


以下三點建議供您參考:
一、證明您有【寫新聞的能力】:
求職者在校時若修習過新聞採訪課程,有新聞報導作品,當然可以作為履歷表之外的附件,證明自己的寫作實力;不過更為主管採信的作法,是實際上,在【業界的採訪/編譯紀錄】。在這裡建議大家,踏進電視新聞圈之前,不妨放寬求職範圍,尤其目前媒體圈早就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,除了傳統的電子、平面媒體以外,如雨後春筍般誕生的網路新媒體,亦有大量人力需求,影響力早就與傳統型態媒體並駕其軀;求職者多方嘗試【各種新聞媒體單位】,除了增加進入新聞圈的機率外,惟有透過實務過程,更能了解自己是否能適應「吃得苦中苦、方為人上人」的國際新聞圈。


二、參加大型招考
各大電視台幾乎每年或多或少都會舉行【大型人才招考】活動,名義上或是是徵主播、徵記者,但其實在這些比賽甄試中表現優異的參加者,在活動結束後都會被徵詢【入行意願】,不少具有語言專業的參賽者,也因此順利獲得進入國際中心的門票;主管對於這樣的活動,也多半抱持歡迎、多多益善的態度,因為電視台新聞部需要的【每一位員工,都應具備多元能力】,政治線記者採訪APEC時,不能不懂英文;國際組記者赴日採訪大地震,不能對氣象或地質科學缺乏常識,藉由這類需要過關斬將的篩選形式,脫穎而出的人才日後被電視台重用更是機會大增。


三、面對鏡頭的潛在能力
或許您認為自己只是想低調地從事翻譯工作,而缺席上述的大型招考,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錯誤。因為即使是最安靜的國際組編譯,在重大新聞發生時,也要具備和主播連線或對談的能力,更不用說,平常的工作內容原本便包含替編譯新聞「過音」(配音)的基本要求,如果沒有膽量面對鏡頭、害怕在眾人面前說話,那麼就算獲得面試機會,也可能會在後續考試中被刷掉。


最後,我不得不提醒大家一件事,進入電視新聞圈真的不容易。需要的【能力】極多,門檻極高;請大家試想,今天記者常被大家狂酸腦殘、沒讀書,但其實每一位記者/編譯,在真正任職前,早就經過層層挑選和淘汰,仍有部份人士被「罵到翻」?實在是因為這是一份很難做到好、完美的高難度工作,僧多粥少的現況,也讓有志之士欲入行,需要更加努力;歡迎大家和我一塊兒討論,分享您的意見!!

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

慎獨。




連預告片都沒看,我就走進電影院,看了《鋼鐵英雄》。

有人說,凡是有血有肉的觀眾都會哭,但我沒有。我大概花了太多時間在克服對於戰爭畫面的恐懼,心裡一直催眠自己:「我工作時看的畫面更可怕、恐怖份子施虐的結果更殘暴」,整部片的時間,我最終只留下微微濕潤的眼睛;不過眼看男主角手無寸鐵、孤身留在只剩砲彈的戰場,試圖拯救受傷的同伴,浴血模樣還是令人震撼。

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

姊玩的不是電動,是回憶。(任天堂迷你復刻紅白機開箱文)


身為3C電動白痴的我,寫電玩開箱文,實在有點不可思議,不過基於我真的太幸運,獲贈任天堂迷你復刻紅白機的前提下,就來試著寫寫看吧!

(請達人們鞭小力一點,我只是以一種紀念的心情來跟大家分享的XD)

首先當然要帶大家來看一下,電玩的盒子。

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

如果川普不是花花公子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這場大選他是不是更有機會贏呢?

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

無法翻譯的國情。


        泰皇過世,是全球關注的大型國際新聞,除了泰皇本人是目前地球上,在位最久君主外,他背後牽涉到的政治生態,更是泰國接下來政經可否穩定的最大變因。

        舉例來說,在泰皇蒲美蓬在位期間,遇到所謂的「政變」,少說在1020次之間,歷史上每每軍民不同調,結局的「最大公約數」,都是泰皇,或許泰皇說了一句「別再吵了,大家以和為貴」,政爭就「忽然」化解,也讓泰皇地位越發崇高。

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

Note7的悲劇。

   
三星的Note7為什麼會爆?在我看來,到現在都是個謎。

        你相信是電池的問題嗎?那又會是怎樣的問題呢?是出產品良率不佳,還是一開始的設計太粗心,甚或是最末端的工廠出品偷工減料呢?嚴格說來,三星自始至終沒有給過確切的答案。

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

從博士生賣雞排到「亞洲矽谷」


在台灣的「亞洲矽谷」,變成XX科學園區之前,我們還不用灰心!別忘了,政府規劃的預算,可是有50億台幣呢!


50億能做什麼呢?50億至少可以扶植250個「新創(Startup)」團隊。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,且聽我娓娓道來。

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

台灣成為亞洲矽谷之前,至少要先知道「矽谷是什麼吧?」



說到「矽谷」,你會想到什麼?高科技?遊戲?蘋果?臉書?商機?總之,最後我們的腦海浮現的,可能殊途同歸,都是:$$$

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

為什麼你只看到了「彰化縣警察局巡邏機車」?


剛剛看到一篇文章,批評台灣媒體為什麼聽到珍妮佛羅培茲的新歌,卻只聽到了「愛英九媽媽」五個字,罔顧這首歌裡頭爭取女性平權的含義。

簡單幾個字,可以囊括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:就是--「台灣媒體腦殘」。

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

記者怎麼會變災民?


這是採訪熊本地震之旅,我在火車上吃的第一餐。想不到也是唯一一次,買到的「便當餐」。
.

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

「我可能會死在這裡」 --2016日本熊本大地震--採訪札記



四月十六號,日本時間凌晨一點二十五分,我在自己的尖叫聲中醒來。




上一次像這樣扯開喉嚨大叫,大概是在遊樂園坐雲宵飛車;不同的是,那時尖叫是出於興奮或刺激,這次則是因為純粹的恐懼。

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

台媒沒報的「新科技」?


我對於美國科技雜誌主辦的Tech Crunch Discrupt科技創業展,早就慕名許久,因為裡頭的新科技,「不鳴則已、一鳴驚人」!

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

把Uber當採訪車過一星期。

佳璇在路邊,不停地滑手機,透過Uber叫車。
在台灣,Uber到底合不合法?目前存有極大爭議。

但是在舊金山,搭Uber是合法的。

2013年9月,加州公共事務委員會認定,Uber一類的業者,只是提供「平台」、提供乘車資訊,而非從事「交通運輸業」,所以沒有法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