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

從博士生賣雞排到「亞洲矽谷」


在台灣的「亞洲矽谷」,變成XX科學園區之前,我們還不用灰心!別忘了,政府規劃的預算,可是有50億台幣呢!


50億能做什麼呢?50億至少可以扶植250個「新創(Startup)」團隊。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,且聽我娓娓道來。

前文提到,美國矽谷的心臟是「史丹佛大學」,反觀台灣的教育環境,還有長期文化積習,短時間內要打造一個瀰漫優質良性競爭菁英氣氛的校園,客觀來說,需要多方面協助,畢竟所謂的「一流學府」,不是把腦袋瓜聰明、考試拿高分的孩子,圈在一塊兒就能速成。


灑錢就「相對」容易了,重點是,錢要「灑對地方」。


50億要分給誰好呢?當然是要好好挹注「有心創業」、獨缺資金的完整團隊呀!因為贊助「缺錢但有技術」的創業團隊,CP值實在太高了!

但不同的是,資金對於想創業的台灣人來說,往往是眼前的第一顆大石頭;美國矽谷人創業理由是「寧鳴而死,不默而生」,台灣人愛創業背後的原因,卻可能是「薪水太低」。

  也因此台灣人創業的產業,夢想的強度,受制於錢的可能性,不容小覷。
我們的創業經典範例,地球上其它國家同樣很難比擬。比如博士班學生賣雞排、主播賣貢丸、記者賣翡翠檸檬......為什麼大部份都是「吃」?好聽點的理由是--台灣人本來就愛吃,但也不能否認,這類型的小吃餐飲業,技術、資金門檻相對低,回本也較容易。但是有第一位博士賣雞排之後,其它的博士們難道只能投入餐飲嗎?我相信台灣的創業idea、還有開拓業務的勇氣,絕對不受限在雞排而已,只是......,通常卡在錢的問題。


這個問題,創業過來人,不會想不到。矽谷有個優良傳統頗值得台灣企業家學習,就是所謂的「天使」文化。過去創業成功的企業家,在口袋滿滿之後,開始尋找欠缺資金的優質創業團隊,直接「給錢、給技術」,也當成是某種「投資」,但是條件絕對比單純「入股」,來得親切,這不是「天使」是什麼呢?


在美國矽谷,也有20位年屆60的矽谷台裔成功企業家,以企業家陳勁初為首,成立台灣「天使投資人」俱樂部(矽谷台灣天使SVT Angels),他們從2014年開始,扶植台灣青年創業團隊,最有名的是一票台大學生,打造的3D列印機,不但在網路上募到4千5百萬台幣,距離量產已經進入倒數計時,台版3D列印機的最大優勢是什麼?


美國科技電視台主持人--羅柏伯瑟,就大讚:「從定價來看,台灣商品在美國市場內
絕對具有競爭力,許多製造者聚焦在獨特的商品設計,更是賣點之一。」


最近一年來,矽谷台灣天使輔助的新團隊中,最受注目的,是交大電機博士生,張景彥組隊研發的DIY智慧釀酒瓶,結合手機app、釀酒、高科技,三大關鍵字已經符合熱搜要鍵,但是這群7年級尾巴出生的創業年輕人,除了敢想、敢拚,他們為了籌錢所做的種種努力,讓我張大眼睛。


你相信嗎?最初他和團隊的創業基金只有台幣3千塊,靠著不停參加國內新創比賽,一路過關斬將,累計拿到215萬的獎金;有了第一塊創業敲門磚之後,果然吸引不少廠商的青睞和加碼,不過最讓我驚喜的是,他們在創業之初,就打算面向國際。


你有沒有想過,誰最喜歡「DIY」?誰最喜歡自己從無到有打造一樣物品?我忽然想到最近在網路上看過的一支熱門影片,是一位外國網友示範,如果將一塊木頭,又雕又鑿的,削成一支舀湯的木湯匙,影片底下的留言,只有少部份稱讚示範者做工精細,絕大部份的留言,幾乎都是有點譏諷味道的說:何不去巷子口買支杓子,怎樣都比較經濟實惠。


類似的原理深入思考之後,釀酒瓶團隊,在創業當下就設定好他們的目標客群:他們認為「已開發國家的消費者,追求DIY帶來的成就感!」,所以一開始就打算要走「國際線」,去年9月採訪完,我一點開他們的商品網頁,居然是全英文版的,但是從介紹影片、使用方式的動畫說明,一應具全,整體商品完成度很高,今天撰文再次點開他們的商品網頁,發現現在已經有了中文版,不過他們優先考量國際市場的思路,瞬間讓能見度大幅提升!


儘管他們現在也開始在知名募資平台上,籌措更多資金,代表距離量產、上市,還要更多1money;但是最初不停參加比賽累積出的200多萬資本,他們用在刀口上,也用得漂亮,有助於他們深耕各種DIY社群;只是未來4年,我們的政府到底還能給出多少個200萬呢?我相信DIY釀酒瓶走到現階段,有能力也有機運,但重點還是,資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