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

從偽出國到神遊地球。

我還記得去年此時,媒體都在瘋「偽出國」,我因為工作,旗袍還有和服都穿了,想來荒謬:以前從事國際採訪工作搭飛機堪比搭公車的那段日子,還沒有這麼認真地扮起「觀光客」。    

一年過去了,從「偽出國」到「微解封」,我這幾天在Line上,看到「神遊日韓」的廣告,一方面佩服行銷小編的文字創意,另一方面覺得後疫時代的我們,好像越活越倒退。

沒有飛機帶我們越過邊境,該如何天涯若比鄰?

去年此時,我連續兩天在海外失去重要親人,他們分別在不同國家,有著不同的隔離規定,機票不是隨訂隨有,結果還因為乘客太少臨時被取消航班;再著,不是人人的工作都能接受員工隨時可能缺席4個月。    

於是,最後一面終成奢求。

誰想像得到,本來身體力行實踐國際化的我們,卻在「後疫時代」飽嚐「非當事者」難以理解的委屈?

我的遭遇不是個案。

這兩年來,有多少人無法奔喪、看不到新生孩子、見不了失聯愛人,費盡時間精力申請到的外國學校,也念不了?

她是在臺灣的大學,唸了多年設計的高材生,原本畢業計畫是追求夢想--到紐約念時尚,她的母親為了替女兒圓夢,不眠不休工作存錢,只為了讓孩子放心去飛,但是人生關鍵的十字路口,遇到疫情來攪局,你不知道,勇敢去飛的代價,是不是生命遭受未知變種病毒的威脅?

天下父母心,此刻很多家長一樣猶豫。

很多家庭收入在平均值的朋友,過去每年寒暑假,咬緊牙也要帶孩子出國走走,這是培養「#國際素養」的絕佳時機;但這一年來,最放心去的國家只剩帛琉而已----因為有「旅遊泡泡」,至少能打疫苗;撇開有錢有閒的M字型頂端家庭,能晃到歐美,大把時間可以在各地隔離,其它大部份家長,為了孩子發展的長遠憂慮,只能悶在心理。

我們除了 #神遊地球,還能多做點什麼?我很幸運在疫情爆發之前,職涯多在世界各地採訪,主持各種國際任務,光是還記得的各種世界級任務就超過14個,那時候沒有要東隔離兩週西隔離一個月的憂慮,更不用擔心深入前往不一樣的國家,會不會一疏忽就帶了什 麼奇怪的變種病毒回來。

我不知道「後疫時代」的終點距離我們還有多遠,但我知道,只要跨過句點的那一瞬間,你對地球另一端的渴求,絕對只有報復性大爆發,沒有收斂的時候。

再說一次,我很幸運,以「世界為家」的記憶,對我來說,非常鮮明,現在我也想重新分享給你。  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